getImage.jpeg

人生就像長音一樣延伸,

沒有變化、沒有顫動、聲音沒有中斷、拍子沒有暫停。

我們必須主宰生命,否則就會被生命主宰。

 

書名:From Sand and Ash 塵埃與灰燼

作者:艾米 . 哈蒙(Amy Harmon)

出版社:春光出版

 

getImage-2.jpeg

我們渴求我們不該擁有的東西,緊抓著不屬於我們的東西。

桑帝諾和法比雅是一對在猶太家庭裡幫傭的老夫妻,他們的兒子為了找工作前往美國,並在當地娶了一名美國女子,生下一個兒子,名叫「安傑羅 . 畢安可」。住在美國的安傑羅,在母親去世後被祖父母接回義大利跟猶太家庭一起生活,遇見了影響他一生的女孩「伊娃 . 羅賽利」。

故事背景設定在1939年-1945年的二戰時期,安傑羅是一個美國人,因為一邊的腿行動不便,家人希望他去當神父,他就很聽話的進入神學院,成為羅馬天主教神父。伊娃則是一位義大利裔猶太人,父親經營玻璃事業,從小家境富裕,擅長拉小提琴,夢想成為小提琴老師。二戰爆發後,有猶太血統的伊娃生活徹底改變,成為德軍獵殺的目標之一,展開逃亡的人生。安傑羅只能仰賴天主教神父的身分,協助他的家人,以及其他猶太人遠離納粹的魔掌。

他們可以奪走我們的家、財產、家人、生命,他們可以一而再再而三驅逐我們。他們可以羞辱我們、貶損我們,但他們拿不走我們的思想、我們的天分,拿不走我們的知識、我們的回憶或精神。

二戰背景讓我想起以前在課堂上看過的電影「美麗人生」,儘管當時沒能看完整部電影,腦中還是隱約記得男主角誇張幽默的肢體動作,以及大家擠在一起面對毒氣室的模樣。那年還是國小生的我,完全看不懂那部片,不懂猶太人為什麼要被關,為什麼要被殺,為什麼要被軍人粗暴的對待。因為戰爭?因為他們是敵人?因為他們犯下滔天大罪激怒希特勒?通通不是,就只是為了宣揚德意志的優良血統。就為了這個理由,要求學校、商店、旅館不讓猶太人進入,頒佈法令禁止跟猶太人結婚,洗腦人民灌輸歧視觀念,把猶太人逼到無處可去,最後進行圍捕屠殺。那種一層一層剝去他人尊嚴的折磨,可以把人一路摧殘到失去人性,不懂自己身而為人的意義。

在那樣的環境下,人們徬徨的心像溺水,需要抓住一片浮木來讓他們喘口氣,免於被痛苦淹沒。那塊浮木是信仰,就像阿伊努人守護傳統文化一樣,猶太人的信仰也蘊含著他們的靈魂,是他們的民族精神,也是代代相傳的民族血統就算猶太人的信仰會讓他們被驅逐,信仰依然能讓他們堅強,讓他們的心團結在一起,讓伊娃在面對安傑羅說出「我看得越多,就越難相信主。」這句話時,回答他「沒有信仰更難過。」

我們可以製造痛苦,卻難以治癒它。

塵砂與礫石,是構成玻璃的原料,兩種看似渺小無用的物體,竟能將平凡無奇轉換成不可方物的美麗。同樣地,由戰火燒出的灰燼,也能重生出一條嶄新的生命。塵埃與灰燼,從塵埃中淬煉出玻璃,需要強大的毅力,從灰燼中生出一個生命,需要無畏的勇氣。

故事中的歷史背景全是真實發生過的事件,就連許多配角也是真實人物,有血有肉的真實歷史在作者筆下重現,細膩的文筆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自覺跟著緊張,沉浸在那段戰火連連的歷史裡。儘管這本書是以愛情為主軸的故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片段卻都不是愛情,而是人性、尊嚴、友情、親情、信仰以及更多藏在字裡行間的深意。喜歡看羅曼史但怕歷史的人,或是喜歡歷史小說但不愛羅曼史的人都可以嘗試看看,個人認為兩個元素比例調配的蠻好的。

 

 

arrow
arrow

    Yu H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