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每個人都會寂寞,至少是潛在的。
書名:Klara and the Sun 克拉拉與太陽
作者:Kazui lshiguro 石黑一雄
譯者:林宏濤
出版社:商周出版
2021年3月6日出版
故事背景設定在不遠的未來,在那個年代,科技有了更大的突破,機器人已經像手機一樣普及,也像手機一樣會推陳出新,一代比一代聰明,一款比一款優秀。這些機器人被稱之為「愛芙」,他們能夠成為大人們的幫手,也能成為孩子們的玩伴,是人類的家人,也是朋友。
愛芙「克拉拉」不是最新款的機器人,她沒有舊款陽春,也沒有新型優秀,介於中間的她有著過人的觀察力,讓她隨時都能發現其他愛芙沒注意到的小細節,看出許多秘密。從她有記憶開始,她的生活就是跟其他愛芙輪流坐在櫥窗前展示, 吸引人類前往購買,走入人類的生活。在被當成商品販售的日子裡,克拉拉看著其他愛芙接二連三被人類買走,內心多少還是會有點不安,但她也很享受每天望著櫥窗觀察世間萬物的日子,她隨遇而安,願意耐心等候。在經過漫長的等待後,克拉拉終於等到了她的主人「裘西」,她將會成為裘西的家人和朋友,陪著她長大,讓她在成長過程中不會感到寂寞。
機器人主題並不是新穎的題材,看著書中的克拉拉,總會讓我想起電影《AI人工智慧》裡的大衛,只是克拉拉比大衛更理性,也更接受自己的身分。書中的愛芙彷彿是進階版Siri的實體,他們越聰明,人類就越依賴他們,就像現在的手機功能越來越好,越來越融入人類的生活,讓人無法想像沒有手機的日子。但機器與人類終究不會是平等的關係,不管科技創造了多少奇蹟,機器對人類來說就是個輔助工具。
克拉拉是有敏銳知覺與情感的機器人,她對世間萬物感到好奇,渴望理解每一個人事物。她能透過多次觀察記住物品的擺放位置,推測出人們的習慣,理出事件的前因後果,分毫不差。但有一樣東西是她不管觀察多少次都會出錯,修正再多次也無法達到完美,很難得到正確答案的難題,那就是人的內心。作者透過克拉拉的視角來觀察人類,讓讀者跟著克拉拉去探索人類藏在對話中的真心,在不同場景中感受話語的殺傷力,以及人與人的牽絆。人與人的情感連結越是強烈,機器人在人類家庭裡的存在感就越低,他們明明是為了人類的需求而生,卻又不是那麼必要的存在。
機器人能夠取代真人嗎?科技又能為人類帶來多少安慰?看到中後段的時候,腦中浮現了這些問題,同時也想起了去年造成轟動的韓國紀錄片「透過VR技術重新見到病逝女兒的母親」。製作團隊為了讓失去孩子的母親能夠走出悲傷,以照片和視訊為基礎,在虛擬畫面中重現孩子生前的樣貌、動作和聲音。再次見到孩子的母親與大眾都流下了眼淚,親眼見證科技帶給人們的撫慰,冰冷的機器也能帶來溫暖。但不管科技發展到多驚人的程度,還是有許多無法克服的部分,像是紀錄片的母親說她很想再煮女兒最愛的海帶湯給她喝,就是科技很難達成的任務,就算是書中的機器人也沒辦法真的喝下去。不管做得有多像多逼真,還是沒辦法完全一樣,一定會有差異,當人類意識到自己還是最愛原來的那個人,他要怎麼去面對下一波痛苦和努力付出的機器人?
儘管克拉拉在與人類生活的過程中並不是那麼順利,克拉拉還是當初在店裡等裘西帶她回家的克拉拉,從來沒有變過。克拉拉的從一而終,讓人類複雜多變的內心更顯殘酷,克拉拉自始至終都站在人類的角度上為他們設想,人類則是在不同時期裡有不同的追求,一邊是無私的付出,一邊是自私的求索,看的過程會很心疼克拉拉,卻也能理解人類的行為。除了探討科技、人性跟情感面的議題外,作者還在書中寫下他對環境污染的擔憂,是部能讓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社會議題,看完後會時常想起,後勁很強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