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_9789570840650-1.jpg

只要你說實話,以後發生什麼事你都能面對。

 

書名:A MONSTER CALLS 怪物來敲門

作者:Patrick Ness 派翠克 . 柰斯

故事來源:Siobhan Dowd 莎帆 . 多德

圖:Jim Kay 吉姆 . 凱

譯者: 陳盈瑜

出版社:聯經出版

2012年10月02日出版

 

637176985714620000.jpg

12歲的康納是位平凡的國中生,但他的平凡,從媽媽生病的那一天開始不同。一切看似沒有改變,卻又有了很多改變。在大家知道康納媽媽生病後,所有人對他的態度都變了,同學們不敢正眼看他,老師們也對他百般包容。某一天,康納做了惡夢,夢中出現了讓他痛不欲生的怪物,伴隨著黑暗、狂風與尖叫聲,一直要帶走他的摯愛。在他陷入惡夢的輪迴時,每日遙望的紫杉樹,竟也變成了怪物。紫杉樹的枝幹慢慢交織成人形,長出了手腳,大步朝他走來。怪物總在午夜出現,準時在12:07分來找康納,他堅持要向康納分享三個故事,以換取康納的第四個故事,他要一個真實的故事,埋藏在康納內心深處的故事。

怪物分享的故事總是在結尾出現意料之外的反轉,讓康納百思不得其解,內心無法接受。皇后怎麼會同時是好女巫也是壞女巫?王子怎麼會同時是殺人犯也是救世主?丹醫怎麼會脾氣暴躁又能做出冷靜判斷?牧師怎麼會思想謬誤卻又古道熱腸?隱形人讓自己被他人看到後怎麼反而更孤單?太多意想不到衝擊著康納原有的價值觀,顛覆他對故事的想像。在他的認知裡,好人就該受到眾人的喜愛,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 壞人就該受到懲罰,用畢生的時間去反省,這才是故事正常的邏輯。

怪物跟康納說的三個故事讓我想起了【德米安:徬徨少年時】,主角辛克萊也跟康納一樣,在發生重要事件之前,他們都曾用光明與黑暗去理解世界,有自己的價值觀標準,並用那個標準畫出了明確的界線。康納在媽媽生病前的世界是光明美好的,在媽媽生病後,慢慢流露出了黑暗的氣息,那些黑暗的想法折磨著他的內心,讓他認為自己做了不好的事,必須受到懲罰。他無法接受這世界上除了光明與黑暗之外,還有一個叫「灰色地帶」的地方,也無法理解善惡共存的理論。人怎麼可能會在不同情況下,遊走於光明與黑暗之間?怎麼可能會同時擁有善與惡?但真相卻是,沒有誰是百分之百的好人與壞人,好人會做出不對的事,壞人也會做出正確的事。更重要的是,好人跟壞人,又是用什麼標準去定義的?

12歲是一個已經知道很多事,卻又無法承受太多事的曖昧年紀(Too old to be a kid, too young to be a man)做爸媽的人總是算不準小孩長大的速度,或是根本不相信他們會長大。他們都不知道,時間早就讓孩子長大了,時間讓孩子理解了很多事,那些藏在謊言底下的真相,孩子早就看出來了,卻因為大人不肯戳破那張謊言網,只好跟著大人的話語去催眠自己,跟著迴避真相,不說出實話。有些事,不去面對,不代表那件事就會不見。有些話,現在不說,以後還是要說的。

《怪物來敲門》是我在2018年偶然看到的電影,當時看完就認定這是此生最愛電影前三名,到現在都還記得結尾哭得有多慘,以及康納跟母親畫畫那段給我的震撼。據說電影也是由小說作者派翠克改編,通常改編書籍的作品都無法超越原作,因為電影時長的關係,必須濃縮劇情,刪減細節,情感的張力會削弱許多。但派翠克讓電影超越了小說,他超越了自己,打造出更精彩的故事。就算我已經看完電影過了兩年,我還是能夠自信的說自己比較喜歡電影,很快就會再去看第二遍。

小說少了精彩的聲光效果,著重在主角康納的心理狀態,以及康納跟周遭人物的互動。小說跟電影比起來平淡許多,卻依然在同一段激活了我的淚腺,當媽媽對康納說「當你事後回想起來,為了現在生氣到不跟我說話而難過也沒關係,因為我都懂。」的時候再次淚崩,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剛好經歷了類似的情況,後半段眼睛矇到都不清楚字,《怪物來敲門》應該是第一本讓我看到哭出來的書。

 

延伸閱讀

[讀後感] Demian: Die Geschichte von Emil Sinclairs Jugend 德米安:徬徨少年時

 

 

 

 

 

 

arrow
arrow

    Yu H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