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jpeg

所謂幸福,就是可以盡量不去感到自己其實孑然一身。

 

書名:キッチン 廚房

作者:吉本芭娜娜

譯者:劉子倩

出版社:時報文化

2017年12月二版

 

※【廚房】故事簡介

父母早逝的少女美影,在相依為命的祖母去世後,被同校的田邊雄一和他的「母親」惠理子收留。「我們母子都很期待美影的到來。」在愛中得到新的寄託,美影期許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廚師……

※【滿月】故事簡介
噩耗總在幸福之後悄然降臨,惠里子不幸遭到瘋狂追求者殺害。無以名狀的巨大悲傷籠罩著雄一與美影的世界。明亮的月色下,內心漆黑一片。再度相聚的兩人,如何傳遞在乎對方的心意?

※【月影】故事簡介
名為五月的女子,交往四年的愛人因車禍意外亡故。時間如河不停地流動,死亡像一道巨大的鴻溝,將逝去的戀人留在彼岸。一天,一位陌生的女子靜靜地接近五月,只為了告訴她只有失去摯愛之人才能知道的祕密……

 

*新舊版本比較*

IMG_9101.JPG

突然從我嘴裡冒出一句話來:「喂,唱這麼大聲會把睡在隔壁的祖母給吵醒了。」

話一出口,我就知道完了。

雄一好像更加知道事態嚴重,我看他擦地板的背影完全停了下來。然後他回過頭,帶著輕微責難的神色。

我手足無措,只能尷尬地笑著。

被惠理子體貼帶大的他,這時突然變成一個王子,向我宣布:

「房子整理好以後,回家的路上,我們在公園小吃攤吃碗拉麵吧。」----- 1999年一版

 

在做功課的時候發現網上大都是舊版心得,看到內文分享的時候覺得好陌生,還很緊張地回去翻新版對照,以為有做過大修改。這才發現原來翻譯可以有這麼大的差別,但想想也時隔快二十年,會有這種差別也是情有可原。而兩版對照下來,舊版的比較口語化,新版的則是偏文藝,雖然用字遣詞差很多,但應該沒有影響到故事,只是我無條件喜歡新版。

印象中家裡好像有村上春樹的書,但沒有半本吉本芭娜娜,所以前陣子才迷上閱讀的我在跟朋友聊天的時候,一聽到她有「廚房」這本書就厚臉皮的借來看了。會想看這本書的最大原因,是因為我曾在多年前看過韓國電影「廚房」,據說就是改編這本小說...但是!劇情完全不一樣!說好的改編到底是改哪裡!?其實你們只有跟吉本老師借了「廚房」這個名字吧!覺得無比荒唐,但這篇還是先不吐槽電影了。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說要認識吉本芭娜娜,不建議從「廚房」入門,但我看完「廚房」還是成為吉本老師的粉絲,已經準備好要拜讀她的所有作品。閱讀她的文字,就像在聽她彈奏鋼琴曲,她的手指輕輕地在琴鍵上跳耀,讓聽眾順著旋律走進她打造的世界,即使是在闡述悲傷的情緒,也能在他人心裡注入一股暖流。

「廚房」分成三個篇章,「廚房」和「滿月」是連貫的故事,「月影」則是她最早的作品。翻開第一篇沒多久,馬上就能理解這部作品為什麼能在當時造成轟動,光是惠理子這個角色就會受到震撼,一個曾經是爸爸的媽媽,一個比媽媽更像女人的爸爸。一開始看到這個角色設定很吃驚,因為這部作品出版三十多年,吉本芭娜娜竟然能在三十年前創造出這麼前衛的角色,難怪會成為暢銷作家,她的思考模式早在三十年前就已經來到現在,敬佩的同時也好想知道當時的讀者對惠理子這個角色的想法。

收錄在「廚房」裡的故事有一個共通點,主角們都是被留下來的人。當那些像空氣一樣的人物,有一天就這樣突然不見了,瞬間缺氧的窒息感,讓人頭暈目眩,要怎麼做才能找到消失的窗戶,重新呼吸到氧氣?

 

「人不會屈服於狀況及外力,只會從內在潰散。」

 

在櫻井美影的成長過程中,祖母是與她相伴最久的親人,廚房是她最喜歡的地方,喜歡到希望能在廚房長眠。美影對廚房的愛,讓我覺得很新奇,因為我們家每個人都很懶,不喜歡下廚,也不擅於整理,所以廚房對我來說一直是個一看就很疲憊的地方,因為永遠都是亂七八糟需要整理。但奇怪的是,雖然我媽到了這把年紀只要下廚就會一直罵人,每次看到她在廚房忙碌的時候,又會暗自開心可以少煩惱一餐,下意識期待能飽餐一頓的快樂。她在廚房忙碌的背影,給我一種混雜了要被罵的煩躁和能吃飽的期待這種矛盾感。我在想美影對廚房的眷戀,可能也是因為祖母時常在廚房裡忙進忙出的回憶,在廚房忙碌的身影讓家裡充滿人味,美味餐點又能帶來滿足的幸福感,她把一部分的情感放在廚房裡,塑造出懷念祖母的管道。但雄一對廚房沒有特殊情感,面對惠理子的驟逝,他選擇逃離曾經熟悉的一切,甚至希望能就此消失。

五月與阿等是相戀四年的情侶,他們相戀多年依然深愛彼此,突逢巨變的打擊,讓五月夜夜難眠,養成了凌晨慢跑的習慣。阿等的弟弟阿咚,有一個女友弓子,阿等是在送弓子回去的時候發生意外,所以阿咚同時失去了愛人跟家人。弓子的離去,讓阿咚穿起了弓子的水手服,因為只有穿上那套裙裝,才不會淚流不止。美影、雄一、五月跟阿咚,他們都在經歷巨變後,用自己的方式面對悲傷,不管是窩在廚房、遠走他鄉、晨間慢跑還是穿水手服,都是他們能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海面上的一塊浮木,就像是在做某種儀式,為了不讓內心崩潰,為了撐下去,為了活下去。

 

「此刻並非有什麼傷心事, 好像就只是想為種種事情落淚。」

 

美國精神病理學家羅斯將悲傷分成獨立的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街受」。會說是獨立的階段,是因為悲傷並不會照著這個順序走,也不是每個人都會走入這五個階段,但至少都會經歷其中一個時期。故事中的美影早就知道祖母總有一天會離開自己,在內心早有做準備,只是真的到那一刻還是會手足無措,所以她是站在「沮喪」到「接受」的時期。但雄一、五月和阿咚面對的是措手不及的死別,幾乎經歷了這五個階段,無法接受也難以冷靜。

眼淚是一把雙刃劍,經常處於以淚洗面的狀態會有負面影響,但適度的哭泣卻是最能宣洩情感的方式。人在難過到極致的時候是哭不出來的,因為頭腦接收到資訊,內心卻還無法接受,需要時間的推移,讓眼淚浮上眼眶,直到某天突然的淚流不止,才知道自己終於開始接受了。

很喜歡作者描寫情感的細膩度,在愛跟悲傷的情緒裡拿捏的剛剛好,字裡行間的情感渲染力溫柔又強大。生命是一段必須經歷大小離別的旅程,有人會重逢,也有人再也不會見到。每一場相遇都不是偶然,都是有意義的,我們終究會在悲傷過後發現對方留下的禮物。願我們都有機會好好向對方道別,不管是當留下來的人,還是即將離開的人。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Yu Hana 的頭像
    Yu Hana

    過客收藏家

    Yu H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