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今年看了不少好看的台劇,這次就很認真的發摟了金鐘獎,這好像是我第一次看得這麼認真,真的是全神貫注在看壓軸的戲劇獎,而且還看得很緊張 雖然男配角跟男主角讓我有點傷心,但整體還是能接受,所以趁著激動的心情還在就想好好重寫一下當時寫得很隨便的觀劇心得。
與惡是人生第一部讓我每週末都死守電視的電視劇,週末再忙也要看完再熬夜不想錯過,韓劇或是HBO都沒看得這麼認真😂 因為平常電視都是媽媽在看,一開始還跟她搶電視到快吵起來不知道有多拼
這是台灣第一部以隨機殺人案為主軸的電視劇,因為是參考真實事件改編,所以新聞出來的時候就很期待,但我沒想到會超出期待值這麼多,真的是完全無法轉移視線的好看,連看兩小時都覺得短的程度。
很喜歡編劇設定的四條主線,加害者&加害者家屬、被害者&被害者家屬、人權律師&家屬、精神病患者&家屬,四個家庭從一個殺人案開始慢慢被連結在一起,親人被殺害的痛要怎麼面對?加害者的家屬要怎麼繼續在社會上生存?人權律師所捍衛的人權要如何說服大眾?照顧精神病患的沈重心情又該如何克服?那些我們常常在電視新聞上看到卻無法完全體會的情感,電視劇用細膩的台詞及演員的精湛演技紮實地傳達給觀眾。
主要角色
如果殺人犯還有他們的家人都不用負任何責任,那被害者和被害者的家人又算什麼?
宋喬安(賈靜雯飾演)
電視台副總監,與丈夫劉昭國育有一對子女,事業生活兩得意,可謂是人生勝利組。但在長子天彥遭遇不測後就徹底變了一個人,無法走出喪子之痛的她夜夜難眠,只能以酒精麻痺自己,跟丈夫與女兒關係每況愈下,在公司也成為了大家最害怕的主管。
你們可以隨便貼別人標籤,但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在無形之中也殺了人。
李曉文 / 李大芝(陳妤飾演)
隨機殺人犯的親妹妹,為了拿下殺人犯家屬的標籤,將名字改成李大芝,試圖重新走入社會過正常人的生活。
他的確犯下了難以原諒的罪,我會說他是個罪人,可是他不一定是個壞人。
王赦(吳慷仁飾演)
出身貧寒的人權律師,小時候差點走歪路,所以長大後決定幫助跟他一樣的弱勢族群,讓他們能夠像他一樣朝正確的方向前進。
雖不反對死刑,但堅持人人平等,認為罪犯也是擁有人權的人,就算要判刑也要知道犯案的理由,就算會被害者家屬的攻擊也堅持要替罪犯辯護。
無論發生什麼事,我都會留一個房間給你。
應思悅(曾沛慈飾演)
李大芝的房東,樂觀又開朗,有個論及婚嫁的遠距離男友,應思聰的親姊姊。
卓別林說過一句話,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就是喜劇了。
應思聰 (林哲熹飾演)
應思悅的親弟弟應思聰,得過獎的新人導演,在失去女友又罹患思覺失調症後精神狀況很不穩定。
眾生皆有病?
2014年的北捷隨機殺人案震驚了台灣,當時政府不斷呼籲大家搭車的時候不要看手機,因為你不知道旁邊的人會突然對你做什麼,大家都陷入生命受到威脅的恐慌裡 ; 但更讓人恐慌的是,殺人犯是個大家眼中再正常不過的年輕人,家境富裕成績優良,是父母的好兒子、弟弟的好哥哥、朋友的好哥兒們,完全想不到他會做出這麼可怕的行為。
當人遇到無法理解的事情時,我們會試圖從對方身上找出我們能接受的理由,因為要是找不到可以接受的理由,就是超出常人理解範圍,就是不正常,會讓人感到恐懼。記得當時很多心理學家都在分析他的父母、家庭背景、學校教育以及人際關係,試圖從中找出蛛絲馬跡,每天都有不同的言論推翻再推翻,直到某一天,專家們好像找出一個大眾可以接受的動機後就判刑結案,據說前後只花了十八天。
當時的我們,比起查明他的動機,更希望這麼恐怖的人可以趕快消失在這個世界上,這樣就不用生活的戰戰兢兢,不用活在恐懼之下。結案之後社會的氛圍漸趨穩定,大家的生活重回軌道, 直到2016年又發生了小燈泡案件再次震驚社會 ; 雖然維基百科上寫了犯案動機是思覺失調症,但醫師判定結果卻是沒有精神異常,各方說詞充滿爭議,直到現在還是沒有一個確切的定論。
劇中的李曉明和陳昌,就是在影射這兩個案子的角色。李曉明跟其他人一樣在普通的家庭環境下長大,他說他從小就想做件大事,而那件大事就是要殺人,他也不後悔自己做了這件事,雖然對家人很抱歉,但他還是認為這是他畢生的志業 ; 人們對他的行為感到恐懼,覺得他是個瘋子,希望法律趕快制裁他還家屬一個公道,所以法院就提前制裁了他,至於他犯案的理由,也在搶聲響起後,依然是個不解的謎。
王赦是劇中的靈魂人物,是讓我們能站在另一個角度去看待事情的角色,他代替我們去深入探討誰都不想接觸的領域,為了知道理由,為了不讓未來有更多的李曉明,為了阻止更多的不幸。
他有很多台詞都在震撼人們的價值觀,好人與壞人的標準答案是什麼?他犯罪了是罪人,但他真的是壞人嗎?他講的話我們無法理解,他就真的不正常嗎?沒有作奸犯科的人,就真的是善良的人嗎?誰才是這個社會裡真正生病的人?
透過王赦,我們站在一個中立的立場去旁觀每個事件,跟他一起不斷提出疑問,不斷反思糾結,試圖找出答案。一開始可能會覺得王赦是個過於理想化的角色,但一路看下來就會發現,他堅持的世人皆平等並不是要幫壞人找脫罪的藉口,而是想理解案件背後的最大癥結點 ; 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部劇的成功,代表編劇已經讓大眾開始懂得反思,裡面的每一句話也慢慢滲透進觀眾的心裡,讓人願意試著改變原本的想法。
我很喜歡結局,濃淡調得剛剛好,畫面是溫柔的暖色調,和煦的陽光照耀著主角們圍繞的桌邊,暴風雨後露出的陽光帶來了溫暖,象徵角色們心境上的轉變 ; 要這樣正視傷痛有多難,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真的很難體會,那是要經歷多少撕心裂肺的掙扎才能跨出的第一步,心上的傷痛永遠不會消失,甚至還會在結痂很久後再次滲血,該如何與這個傷痛共處將是人生永遠的課題,只能咬牙繼續往前走。
過去的我認為死刑是必須存在的,即使一命還一命很不人道,就算槍斃他也無法讓被害者回來,但犯罪就是應該受懲罰,跟其他人一樣想要犯人趕快受到制裁,希望這種人越少越好,也沒有真的很想探討他們背後的動機 ; 在看完這部片之後,雖然被害者家庭也非常委屈,我還是認為死刑是不能廢除的,但我認同王赦主張的論點,即使要執行死刑,還是要好好了解原因,找出重要的問題點,最後再進行懲處,因為盲目地執行死刑只是治標不治本,我們還需要去做預防的動作。
除了賈靜雯跟吳慷仁都把角色演得太好之外,最令我驚豔的就是林哲熹,他把應思聰的思覺失調症演得太逼真,當他問「為什麼是我?」的時候真的手心捏汗跟著姊姊心痛千百次,台灣能有這麼棒的演員真的讓人想留三把淚,台劇未來充滿希望!
希望這世界上所有的宋喬安、李大芝、王赦、應思聰、應思悅等人都能好好的,絕對不要放棄希望,雖然會非常非常地辛苦,但還是會有好起來的一天,因為希望就在雲後面。
謝謝編劇呂蒔媛寫出這麼棒的故事,謝謝演員們精湛的演技,身為影視狂人,最幸福的事莫過於看到一部願意一直花時間重看的好片,公視戲劇真的很棒
延伸閱讀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 遠見雜誌 ∣ 端傳媒 ∣ ELLE ∣ 親子集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