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30488.jpg

為什麼大家老愛告訴新手媽媽即將得到什麼?怎麼沒有人想談談我們會失去什麼?

 

書名: The Perfect Mother 她們的名字 

作者: Aimee Molloy 艾米 . 莫洛伊

譯者:康學慧

出版社:春光出版

2020年4月1日出版

 

getImage.jpeg

原文書名The Perfect Mother,直譯是《完美的媽媽》,但書中的主角們卻是一群新手媽媽,她們都剛生下寶寶沒多久,正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媽媽。這些新手媽媽因為「五月媽媽會」這個媽咪互助團體連結在一起,在網路上分享彼此帶小孩的經驗互相幫忙,平時也會帶著孩子在戶外聚會。愛攝影的法蘭西、擅長寫作的可蕾、能當駭客的妮爾、美若天仙的前演員薇妮、看似人生勝利組的史佳麗、彷彿活在圈外的裕子以及...唯一的奶爸丹尼爾。一開始看到這麼多角色還以為自己會一路搞混人名,沒想到在媽媽們開始發揮偵探功力後,每個人都變得鮮明具體,就自然而然地記住了她們的名字。所以我很喜歡這本書的書名,不管是原名還是翻譯版,都能跟故事串在一起。

身邊當媽媽的同學很多,但因為都不熟,所以沒有什麼實感,一直到幾年前很要好的同事結婚生子,我才有了很深的感觸。到現在都還記得她剛懷孕的某一天,我們三個革命夥伴約在外面吃飯,她一進門就坐到我旁邊,把手拉到她的肚子上,露出很開心的表情。因為那時候還不到三個月,其實什麼都摸不出來,但我還是很驚訝,也覺得她這種刻意的暗示很可愛。因為是第一胎,大人們都很緊張,出門都是老公護送,為了不要麻煩到她的另一半,我們下一次見面就在醫院了。當時她躺在病床上跟每一位訪客講述她的剖腹血淚史,那個過程不管聽幾次都會肚子跟著痛。扶她去看寶寶的時候,看著她每走一步,就因為撕裂傷倒抽一口氣的模樣,也深刻感受到當媽媽的不容易。

離開醫院後,還以為短時間內會見不到面,沒想到她在孩子滿月的時候,親自出來送彌月禮盒給我們。見面聊才知道她因為沒有住月子中心,月子給婆婆做,吃不習慣又育兒觀念不合,得了產後憂鬱症,所以才硬要親自送東西給我們,就為了得到短暫的喘息空間。但我們才聊沒幾分鐘,她的手機就響個不停,娘家的媽媽一直催她回家帶小孩,唸她為什麼要親自出來送不叫我們自己去拿,在旁邊不小心聽到的我們尷尬到不知道該說什麼才好。後來我們還有再去探望她一次,也有在她家附近吃飯,只是當時嬰兒每五分鐘哭一次,完全無法對話跟吃飯,所以後來就沒有再約了,直到現在都還是偶爾線上問候幾句。

在閱讀《她們的名字》時,我時不時會想起這位朋友,不管是每一個媽媽對孩子的愛,還是她們面對自身問題的徬徨,都讓我想起她當初滿臉疲憊的模樣。好險現在小孩長大了,她也重新找回自己的興趣,看起來過得很好,很開心她終於熬過最艱難的時期。過去的社會對女性生子的觀念,就跟人必須要結婚一樣的絕對,但隨著時代的轉變,就算上一代依然會施加壓力,這些過去必要做的事,還是慢慢變成了個人的選擇。看著在餐廳裡為了照顧小孩吃得狼吞虎嚥的母親,因為小孩不斷哭鬧嗆到咳個不停,她流下的眼淚,不知道是嗆到引起還是委屈使然,就讓我再次深刻體悟到,生兒育女這件事有深思熟慮的必要性。

《她們的名字》的中心點是一樁兒童綁架案,人們一開始對這起案件的關注度沒有很高,感覺就像在看電視上播的其中一齣社會案件。直到他們發現孩子其實是在媽媽們出去玩的時候不見,新聞的熱度才慢慢提高,人們開始批評媽媽們的所作所為有多不恰當,最後像滾雪球一樣慢慢波及到好幾位新手媽媽。故事中的媽媽們都很愛寶寶,即使不得已要工作也一直放心不下,她們盡其所能地想要做好母親的角色,卻因為一次放鬆的聚會變成千夫所指的對象。作者透過一個虛構的故事,深入剖析女人變成母親後的轉變,同時也讓大家看到社會對母親角色的嚴苛跟殘酷。雖然我不喜歡小孩,無法理解媽媽對孩子無條件的深愛,但我很喜歡作者將媽媽的故事寫成一部驚悚故事,社會大眾對母親角色的嚴苛,的確是讓人毛骨悚然的驚悚。知道最後的兇手是誰後,重新翻開第一頁,就會發現整個故事都能串起來,每一頁都夾雜了重要訊息,是一個後勁很強的推理故事,有著完整的故事架構,非常值得一看。聽說小說已確定要改編成電影,好期待導演會如何呈現這個故事。

 

延伸閱讀

[電影原著小說] The Earthquake Bird 地震鳥 讀後感

Readmoo電子書傳送門

 

 

 

 

 

arrow
arrow

    Yu Ha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